“做强工业主导产业”系列报道之贵阳高新区篇-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做强工业主导产业”系列报道之贵阳高新区篇

2024-07-28 09:54:50  来源:贵州日报

“链”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

——“做强工业主导产业”系列报道之贵阳高新区篇

  夏日,贵阳高新区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1号生产车间,摇臂类零件自动化生产设备刚投产不久。在设备操作台,工人将装有毛坯零件的工装放入投料仓,设备自动对毛坯零件进行车削、铣削、钻孔等一系列精细加工和检测后,工人只需取出合格的成品即可。

  “这台设备将原本需要7个人、5台设备完成的工序,高度集成到一台机器上,人工干预程序少,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产品质量。”航飞精密总经理助理何建说,公司正在向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申请更多摇臂类零件产品生产计划。

  作为中航发黎阳的“金牌供应商”,航飞精密生产的所有配套产品中,有80%直接供应给中航发黎阳,并早已实现产值破亿元,是“黎阳发动机生态圈”的重要配套成员之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为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磁吸效应”,加速推动构建“黎阳发动机生态圈”与“林泉电机生态圈”等产业生态圈,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同时,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下功夫,以更高水平推进“建圈强链”。

  多赢发展 共绘“生态圈”新图景

  2.9公里!这是贵阳高新区两家企业航飞精密到中航发黎阳的距离。“仅5分钟车程,我们的配套产品便可直接送达中航发黎阳。”何建表示,两家企业之间早已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

  每周,中航发黎阳会组织航飞精密有关部门人员召开一次专项例会,讨论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已成为一项雷打不动的“生产程序”。

  去年,航飞精密荣获中国航发集团“战略供应商”称号,是机械加工类全国第七家、贵州省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供应商。何建说:“今年,我们的机匣和叶片生产线已经形成产能,配套产品100%供给中航发黎阳。”

  目前,贵阳高新区依托中航发黎阳、贵阳长之琳、航飞精密等企业,聚集了“黎阳航空发动机生态圈”企业和单位共18家。2023年,“生态圈”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贵州鸿顺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贵阳正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贵州恒大金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景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纷纷因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的入驻而加入“林泉电机生态圈”。

  “这些企业入‘圈’后,产品质量大幅提升,齐套水平也实现了新的突破。”林泉电机副总经理史慧明说。

  对“林泉电机生态圈”建设前后外协质量问题损失和外协齐套水平数据的统计对比显示,“圈”内供应商在项目开展后,质量问题下降了30.95%,平均齐套率提升了8.71%。

  在史慧明看来,“林泉电机生态圈”本质上是供方集成的典型体现,它使得数目众多的生产配套企业,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地域空间内,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距不远但又分属不同经济实体的有机整体。

  “这样的生产组织体系使公司及各供应商的库存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距离接近,更容易实现信息共享与人员交流协作,从而大大缩短了外协零件的产品生产周期。”史慧明说。

  创新驱动 促科研成果转化

  “在科技创新征途上,我们始终紧随中航发黎阳这位‘链主’的脚步开拓前进。”贵阳长之琳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姜盛富表示。

  面对中航发黎阳对航空发动机储运装置性能升级的迫切需求,贵阳长之琳与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研究所携手合作,于2023年底成功研发、生产并制造了某大型航空发动机的氮气密封箱,并获国家专利。

  航空发动机作为一种精密航空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其包装环节至关重要,不仅要求储运装置轻量化,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还要确保发动机的稳定性不受影响,要确保包装内部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整个过程就如同精心呵护一个“婴儿”。

  过去,手工糊制成型工艺是主流,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也难以把控。而今,贵阳长之琳采用真空灌注成型工艺,为航空发动机氮气密封箱披上了一层“科技铠甲”。

  轻质高强的氮气密封箱,历经高低温、盐雾(192小时酸性)、霉菌(长霉等级1级)、湿热、振动、雪冰等15项严苛试验的考验,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成为中航发黎阳航空发动机的可靠储运装置。

  “该项技术国内领先,自去年底真空灌注工艺生产线投产以来,已经创造了1000万元的产值,我们也成为了中航发黎阳航空发动机储运装置的唯一供应商。”姜盛富说。

  为了加速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贵阳高新区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主动嫁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资源,促成科技成果转化。

  由“林泉电机生态圈”的链主企业林泉电机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共同组建的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精密微特电机行业中以产学研用为基础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我国电机行业的4个国家工程中心之一、贵州省的第2个国家工程中心。

  “这个工程中心就像一个创新摇篮,孵化出的产品已成功配套于神舟、天宫、嫦娥以及美国波音客机等项目。”史慧明说,工程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人民币15亿元,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则超过人民币40亿元。

  数字赋能 重塑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了国内首条航空环锻件全自动控制生产线——航宇科技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生产线,这是一条集设计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生产可视化和管理数据化于一体的柔性智能生产线。

  “我们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GE、英国RR、美国普惠、法国赛峰、美国霍尼韦尔、德国MTU这六大全球顶级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供应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航宇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航宇科技凭借“贵州航宇科技航空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成为我国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企业之一。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上全面发力,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的战略,不断加快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步伐,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应用让传统的生产制造场景焕然一新,通过完善数字化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我们现在急需引入产品设计管理系统(PLM)和制造执行系统(MES),以期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姜盛富说。

  在生产前端设计和后端制造环节,数据散乱、流程不协调、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时有发生,而将PLM和MES这两个系统融入贵阳长之琳已经成熟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后,有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显著提升产品质量。

  “如果中航发黎阳需要我们统计某个项目的研发进度或产品交付情况,按照传统方法,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汇总数据,有了MES系统后,这样的统计工作基本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轻松完成,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姜盛富进一步解释说。(记者 李姗)

[责任编辑:吴雨 黄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