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五)丨凉都“贡茶”,起于明朝

2022-01-24 15:31:15  来源: 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明初至弘治年间,茶分官茶、商茶,官茶储边易马,商茶专卖;茶民种茶交官,商人请引,凭引运销,严禁私茶贩卖。

  茶不仅被提高到“官茶储边易马”的国家战略物资层面,因“犯私茶”而引发官军与土司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经修复和扩建后的胜境关古驿道成为名噪一时的“滇东茶马古道”,普安卫城军屯“流官”沈勖笔下描写普安卫茶肆林立景象的诗作《春城翠柳》千古流芳,徐霞客到访丹霞山得到护国寺住持影修“饮以茶蔬”并赠予“茶酱”的热情款待……明代,茶被赋予了太多沉重的人文符号和深刻的历史内涵。

  朱元璋在贵州全境推行“以夷治夷”的政策后,为了长期镇压“反叛”,官家在贵州沿交通要道设立军事屯堡。先后在贵州设屯堡30 卫。在食不果腹的岁月里,当时主要依附土地为生的仡佬族同胞群起反抗,拒不执行“常纳贡赋”并触犯“私茶”法令,统治者将此作为公然挑衅行为,并派出军队进行镇压。因此,仡佬族人与官军在明洪武年间至明成化年间发生了4次大规模的战争。经过大小多次战争,消耗了他们所有的“家底”,寻求自己的生存出路就成了无可选择的道路,有的“逃逸”他乡,有的成了朝廷的顺民。仡佬族所种“长官茶园”“马头茶园”有的荒废、有的被其他族人所占。马头基本消亡,但马头寨、茶山等地名却保留了下来。

今六枝特区落别乡马头村。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普安路总府改为普安州设流官知州,普定府改为西堡长官司,八番顺元宣慰司改为贵州(水西)宣慰司。土司制度虽与羁縻州制度“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政策一脉相承,但发展程度更高。这一时期,土官大都管理着大量茶山,并依朝廷规定挑选上等好茶作为贡赋上交。部分地区土官不仅要上交好茶,还要上贡好马。

  明代不仅要求土官要依茶法向朝廷纳茶课,还实行“以茶易马法”。这一时期,境内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本地民族茶文化与中源茶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但后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矛盾尖锐,因贩私茶、“不供常赋”,明代末年,土司与朝廷当权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战事连连,导致茶园大片被毁,茶种植规模急剧减少。

普安卫城城楼。

  在滇黔古道上,普安州城是由黔入滇的咽喉要地,湘黔驿道和滇黔驿道连通,往来运输军粮、食盐、滇铜、贡赋的马帮络绎不绝,驿站、茶厅终年繁忙。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历普安州城时也发出:“是城文远,为贵筑之首”“非它卫可比”的感叹。

  相关链接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一)丨溯源凉都茶事:比《茶经》还早400年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二)丨盘州彝族“爬拖”,隋唐就有了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三)丨宋朝茶文化风靡,凉都也不例外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四)丨凉都“茶话会”,原来是“马头”专属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五)丨凉都“贡茶”,起于明朝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六)丨古茶树,看“木城”的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七)丨启“茶科研”先河,是郎岱人干的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八)丨转型发展路上,凉都茶产业迎春天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九)丨彝族“三道茶”是龙天佑的原创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十)丨“煤都”出好茶,有据可循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8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