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十)丨“煤都”出好茶,有据可循

2022-01-24 16:04:57  来源: 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六盘水属于高原山地地区,茶园海拔多在1200~2000m,最高海拔2347.5m,造就了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产茶区,云雾多,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由于特殊的纬度、海拔和地形地貌,气候独特而宜人。拥有3个气候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而各地从山麓到山顶又程度不同地存在6个气候层,立体气候明显。在独特的多类型小气候环境下,农产品的生物种类多、上市期长、保鲜期久。地势海拔高差大,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总的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且受季风、寒流和地势影响,六盘水市内降水时空分布及降水强度差异明显,降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市内日照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低于全国平均值。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105~1610.7h,而市境内蒸发量南部地区大于降水量,其余地区小于降水量。

  六盘水市地处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东部一、二级台地的过渡带和黔中高原向滇东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广西丘陵向黔北高原过渡地带。地势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区域因受北盘江与三岔河的强烈侵蚀及切割作用,地势起伏剧烈,地貌类型多样。

水城县新街乡大元村地貌。

  说到茶的品质,我们常用“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形容六盘水的早春茶。

  在凉都长的是“高山茶”。六盘水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茶树喜光耐阴忌强光直射,耐荫喜润,喜湿怕涝,六盘水茶区主要集中在山区,海拔在1200~2300m,北纬25°~35°黄金纬度,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优质茶园的特征。

在大寒节气未到前就已经开采的六盘水“早春茶”。

  在凉都喝的是“生态茶”。六盘水人始终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是六盘水茶叶最显著的标志。,六盘水茶园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茶园位于山地半山腰,距山顶、山麓均有一定高度或者位于山坞或山谷地段,周围自然植被保护良好,树木覆盖度大,独有的喀斯特岩石地貌经过数万年的风化,形成了富含肥力、黏性小最适宜适于茶树生长发育的砂质土壤。

  在凉都饮的是“有机茶”。凉都多夜雨,随风洗轻尘。由于特殊的纬度、海拔和地形地貌,气候独特而宜人,四季分明寒暖干湿交替突出。茶园周围自然植被保护良好,树木覆盖度大,生物多样性丰富,这些生物相互间形成了依存关系的自然群落,给茶园形成了天然保护网。所生产的茶属于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茶叶水浸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香高馥郁、鲜爽醇厚的独特品质。

  在凉都品的是“古树茶”。据地方志记载,六枝特区在明代属朝廷贡品富硒茶叶“朵贝茶”产区,现依然有古茶树存在,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等专家教授鉴定年龄最古老的是大用古茶树,。迄今,百年老龄茶树依稀可见。早在清乾隆年间,当地曾以之作贡品”,茶汤色泽明亮、回味甘醇、清香宜人,并且耐泡。早在清乾隆年间就作为贡茶,供皇室享用,其茶品质可见一斑。

  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在贵州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再加上政策指引、科技服务支撑,为六盘水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相关链接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一)丨溯源凉都茶事:比《茶经》还早400年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二)丨盘州彝族“爬拖”,隋唐就有了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三)丨宋朝茶文化风靡,凉都也不例外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四)丨凉都“茶话会”,原来是“马头”专属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五)丨凉都“贡茶”,起于明朝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六)丨古茶树,看“木城”的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七)丨启“茶科研”先河,是郎岱人干的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八)丨转型发展路上,凉都茶产业迎春天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九)丨彝族“三道茶”是龙天佑的原创

  凉都水城春的故事(十)丨“煤都”出好茶,有据可循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81669